浸大在香港國際影視展展示未來電影的AI與沉浸式技術

香港浸會大學(浸大)及其藝術科技初創企業,在香港國際影視展2025上展示了一系列以人工智能開拓的創新藝術科技項目,並推廣浸大領先的未來電影教育,促進與創意產業的合作與創新。

 

展覽亮點:
  • 動作演繹智能體:一款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動作生成系統,具備適應和表現能力。其實時可視化引擎和生成模型支援互動式動畫製作、虛擬製作及沉浸式敘事。

  • DigitalGuardian:一項為保護數碼創作者知識產權而設計的人工智能科技,透過在數碼資產中植入難以察覺的標記,精確地在不同情況下保障擁有權,阻止未經授權的使用,同時保持跨平台內容的完整性。

  • 虛擬實境體驗:兩個虛擬實境項目,創作靈感來自波蘭作家Stanisław Lem的小說《Memoirs Found in a Bathtub》,以及香港和英國的民間傳說和飲食文化。

  • AI音樂影片:受本地樂隊「粉紅 A 」委託製作的AI音樂影片《心形寶鑑》。

  • 沉浸式體驗:觀眾可透過擴增實境互動裝置「VotR.AR」,觀賞達文西的名畫《岩間聖母》,並進入虛擬三維模型中探索心愛的電影場景。

  • 未來影院系統:浸大展示了「未來影院系統:下一代藝術科技」,這是一個尖端沉浸式平台,結合人工智能、計算機視覺、深度學習、虛擬實境等先進技術,為藝術家和創意行業提供嶄新的互動沉浸式文化體驗。
 
專家見解:

劉樂庭教授(浸大暫任首席創新總監)表示,浸大憑藉藝術、文化和科學的優勢,在藝術科技方面的發展走在領先位置,期待這些嶄新元素激發創意和靈感,並實踐至音樂、博物館展覽、遊戲開發及其他領域。潘明倫教授(協理副校長(跨學科研究))強調,浸大積極進行跨學科研究,與業界緊密合作,將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,突破電影製作的界限,以創新推動電影業乃至整個創意產業的持續發展。金信同教授(電影學院總監)指出,學院在課程和教學設施上均有突破性的革新,引入最先進的虛擬製作工作室和實驗室,培育新一代電影人才。

 
展覽活動:
  • 浸大展館還介紹了八家藝術科技初創企業,利用先進科技為創意和文化領域帶來變革。

  • 浸大專家參與香港國際影視展的研討環節,分享人工智能在電影製作中的應用和未來發展。